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我的英文很好嗎?

最近在網路上尋找簽證的資料,路過逛到了這個網誌。
格主是立志成為英語老師的人,2006年時,在美國攻讀英語教學碩士學位。
她因為常常有人問她這個問題:「你的英文很好嗎?」,而寫下了這篇文章 ~
好像,和我常說的東西差不多呢!! 果然是,走過相同的路,就會有類似的體悟,英雄所見略同 :)
文章連結在這裡



「我的英文很好嗎?」
在很多傳統學院派的人眼中,我的英文絕對稱不上「好」。我的單字量不多,GMAT考試中,大約有一半的字,我是不認識的 (但還是考了個不差的660分,謝謝 :P )。我的英文閱讀速度不算快,大約只有我讀中文書的一半 (我愛讀書,尤其是中文書)。我的英語聽力,一點也不完美,視在場人士的討論話題而定,有時可以聽懂95%,但有時只能聽懂70%。
但是,我絕對可以很驕傲地說,我走了好長好長的一段路,才走到今天的位置。
我的單字量不多,但我學會「用會的單字表達意見」,而不是「怕丟 臉,乾脆不說」。我的英文閱讀速度不像讀中文那麼快,但我學會抓重點、用上下文去理解,而不被無關緊要的單字,拖住不能前進。我的聽力不完美,但我學會從 對方的表情及前後句去理解,更重要的是「享受談話」,就像平常用中文和朋友聊天,那樣般地享受談話。
以前,和native speakers時聊天時,我希望聽到對方說:「你是台灣人,但你的英語說得和美國人一樣好」。
但是現在,我寧願聽到對方說:「你是台灣人,多跟我說一些你們文化中有趣的事。還有,台灣女生都像你這麼漂亮可愛嗎? 」(後面這句,還真是我的期待啊  ^_^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到底要花多少時間,才能把英文學好?

這個問題,應該是大家心目中最想知道的答案 – 「到底」「還要多久」? 才能把英文「學好」?
「久」是多久?
我當初練習的時間大約兩年。兩年後,我完全沒上拖福補習班學那些考試技巧,即通過拖福IBT 100分的門檻 (多數美國商學院對國際學生的語言程度要求)。

學生心得分享 (4)

以下是學生Julia (化名)上課3個月後的心得:
「教材相對來說有點太簡單,每天只花半個小時準備。教材的內容都是很生活的對話。私人助理在講解上、聯絡頻率上都很恰當,我很清楚每個星期的練習重點是什麼,心理想偷懶的時候,私人助理的email就來了… 。和外籍老師上課,老師會引導說話,覺得一直在講英文。上完課後, 真得變得比較敢講英文。」

到底要花多少時間,才能把英文學好? — 語言是有深度的

其實這個問題,真的是「沒辦法」回答的!
好像大家 (包括我自己),都被廣告詞洗腦了,像是「3個月,輕鬆把英文「學好」」。
但什麼叫做「學好」呢? 速食廣告,所創造的速食文化,讓每個廣告的讀者目眩神迷,一心嚮往著那「完美」的境界,會在某天就突然來到 …

語言不過是語言,太常見的例子隨手可拾。也許是太常見了,所以大家都忽略了,反而願意讓一些神奇美妙的廣告詞遮蓋住眼睛??!

學生心得分享 (3)

課程中,每4週,我們會丟給學生幾個問題,讓學生做 free talk,並將內容錄音下來 。一方面,是讓學生習慣聽到自己說英文,最主要的目的,也是將時間拉長後,就可以回頭看看自己努力後進步的成果!!

今年1月的Pioneer的試上3個月課程結束後,由我來替學生做performance recording,其中的一個問題,就是關於學生「這三個月練習過程的心得與意見回饋」。點選下方的連結:

下班後的時間,決定你的競爭力

朋友在facebook上轉貼的文章。

我完全認同作者的想法。上班時間的學習,與下班後的自我學習,兩者是不一樣的。
上班時間,你領老闆薪水,幫老闆解決問題,讓他的生活好過一點,這是合約白紙黑字,一翻兩瞪眼的事,公平得很。如果老闆機車不講理,你也大可以炒老 闆魷魚,走自己的路,只要你知道自己的籌碼和方向。大前研一說過一句很激勵人心的話「工作,就是公司付錢給你唸MBA」,什麼problem solving啦,leadership, communication… 啦,只要用正面的心態去面對,工作上的學習也是無止盡的。
下班時間,就是投資自己,學習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。工作累、沒時間、回家只想看電視,這些藉口可以拿來和朋友或同事說說嘴、開開玩笑都沒關係。但只 有自己知道,是否自己正往自己的目標,一步一步地前進。忙沒關係,每天少看一個小時的垃圾電視就有時間了,反正那些新聞台轉了一輪後,只會讓人心清沮喪, 降低生產力 XD
如果每天都做重覆的事,卻想要有不同的結果,這就是愛因斯坦所謂的「瘋狂」了。
如果能「用英語溝通」是你現在的目標,每天花兩個小時 (至少一個小時),去練習聽、去練習說。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是經由時間的累積,語言更是如此。語言不需要高IQ或語言天份,世界上的每一個人,都能流利無 礙地說著他們各自的母語。英語只是累積的成果,說英語只是一種習慣而己。

文章連結如下:下班後的時間,決定你的競爭力
[ 學生時代,我熱衷於排球,親自指導過的人以不計其數,尤其每一年幾乎都會有一批新血到隊上來,其中不乏體能條件非常優越且才華洋溢的人,其中有些更被我自 己認為是明日之星,未來肯定是球隊中的棟樑,但不見得每個被我看中的人都在1-2年內成為我所期望的棟樑,有時候反而有一些先天條件不好的人,在經過2年 的練習後,表現反而勝過當初被我視為明日之星的人,由於我長期跟這些人接觸,也觀察出一些原因了。
撇開那些後來將注意力轉移到社團、課業上的人不說,我跟那些後來居上的人聊過,發現多數人都有一些很好的習慣,在寢室時會習慣拿球來把玩,包含用上手托球,練習手感,即使他並不是舉球手;常常走路走一走就練習扣球的甩手動作;走沒兩步路就來個排球助跑;偶爾會到重訓室鍛練肌耐力….
光靠每周兩次的練球時間,訓練是不夠的,如果要讓自己的實力提升,花額外的時間練習是免不了的以前我很喜歡學弟跟我說他想去練習,我往往會說我陪他一起練,藉著沒有那麼正式的練習來協助學弟提升實力,就這樣反覆的練習,通常這些有額外訓練的學弟,在一年之後都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實力提升,也大多成為後來球隊的中流砥柱。
………..
在職場中,其實也是相同的,我們在工作場合會有許多機會可以學習,但當我們接觸到新東西時,我們的可能是靠著工作中的try/error來學習,這 需要較長的『週期』來熟練我們所需的技能,若每天只有3個小時是可以讓我們精進我們技能的,而上手一個技能需要120個小時,專精一個技能需要600個小 時,所以一項技能我們要從入門到專精,靠著平日的學習,我們約需要花上一年左右的時間;若我們要縮短週期,就必須要加大投入再精進技能的時間,而上班的時 間是公司安排好的,我們沒有太大的空間去挪動了,因此我們可以動用的,就是『下班後』的時間。
回顧一下兩年前我自己寫過的一篇文章:[嘀咕]學習,不是工作的延伸
我的觀念始終沒有改變,如果我們想要成長的比別人快,動用下班的時間是免不了的,但如果你將他當成工作的一部分,那只會讓你排斥用下班的時間來學習,人家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,學習就是在投資自己,因為最後得到好處的人就是你,不是公司,也不是你老闆。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流利說英文,就跟減肥的道理是一樣的


停止追求速食文化


開口說英文,其實沒這麼可怕


文字的力量,是很大的。我喜歡閱讀,從別人的故事中,尋找自己人生疑問的解答
我從不照單全收某個作者的想法。我只拿那些適合自己的,讓我有感觸的,讓我信服的。其他的那些我的雷達接收不到的內容,就繼續留在太空中吧…

試上學生的心得分享 -第6週 (2)

2月初開始時,我們舉辦了小規模的試上,總共是12週的課程。到現在為止,多數都已經完成了第8週的練習。
在這篇,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,其中一位學生,在第6週結束時,寫給我的心得分享。

3個步驟,讓你簡單擁有美國口音


首先要強調的是,「口音 / 腔調」是很個人化的選擇
幾年前我到上海出差,進行一個台灣企業併購荷商的案子。晚餐會議中,那些台商幹部們,說著有濃重台腔的英文,但卻能溝通自由無障礙,又有誰能說他們的英文不好? 相反的,他們的英文是「很好」。
那些荷商幹部們,也是有人有著濃濃的口音 (我就不知道,那是哪裡的口音了),辯才無礙啊。沒有人在乎所謂的口音問題! 因為會議中,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專注。

用英文學英文的大腦學習機制



之前寫過一篇文章「用英文學英文」。從Step A – C的練習中,我也一直是要求「用英文學英文」…
有個參加試上的學生,已完成Step A,現在剛開始進行Step B 說的練習,問了我這個問題:
「請問,不用中文思考,只聽聲音,最後是如何變成有意義的英文?? 是再透過後面的模仿說 (Step B) 及用英文了解意思 (Step C)嗎? 這樣就可以變成像嬰兒學母語一樣,以後我的英文就是用英文思考,而不用翻譯成中文,對嗎?」
我的意見是:「是的,沒錯」!!!
如果再加上,在學習的過程中,有老師在旁邊與你對話,比手劃腳,協助你了解意思,或加強你對某些單字句型的印象,那進步的幅度就會更快。

擁有英語能力,能讓你大步地跨出習慣的舒適圈

不斷踏出舒適圈,尋找更寬更廣的生活空間,是人的本能。
小baby學會爬行、學會走路後,移動範圍變大了,長大後學騎自行車、學會開車,每學習一項新的技能,我們就擁有愈來愈多的自由。
每跨過一個不同的人生階段,「新的自己」也會跟著誕生,無法再滿足於過去。
就像人一旦學會開車,就不會滿足到哪裡都只能騎單車這個單一選項。
擁有英語能力,能讓你大步地跨出習慣的舒適圈,你能體驗得更多,看得更遠,飛得更高。
一旦得到了與世界同步溝通的自由,你看世界與看自己的角度,將從此不同。
==========>     這是一直支持我努力學英語的理由。


領航+ Pioneers – 心得分享(1)

從2/1開始,我們有了5個試上的學生,再加上Kyle的朋友Ela,總共是6個學生。我分別在2/27 和2/28進行訪談,要求他們的feedback。這個時候,多數學生是進行了3 – 4週的練習。

只追求最在乎的目標

《康永,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》 
「每做一事,最好只追求一個最在乎的目標,其餘都可讓步,這樣達成目標的機會才高。
比方:
做這事,最在乎是學經驗,那就別計較錢;
做那事,最要緊是錢,那就別計較面子。
以此類推。
若做一事,又想學經驗,又要賺得多,又要有面子… …如此美事,有得等啊。。。」


面對English GPS,面對領航+,其實我的野心很大,是期望讀者能「以英語自由溝通」、能勇於「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」,能成為「尊重其他文化的世界公民」。但目標也很專注,因為這3點,其實是同一件事,學好英語,心態和方法同樣重要,面對不同文化國藉與膚色,不卑不亢才是最高境界

練習英語,最怕的只是因懶惰而放棄。所以我們會一直一直推你,也有老師在前面一直一直拉你。

我最怕的是說出「我英文還不夠好,等我準備好了,我再來練習英語對話」的人。
有大量的 「Input (輸入)」, 才能產生有意義的 「Output (輸出)」。也因為必需有Output, 才有動力去持續進行Input的動作…。因為這是人性的弱點,人都會偏好待在自己的「舒適區」。
適當的壓力能迫使人快速前進,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說「把自己丟到一個只能說英語的環境,英語就會變好了」的緣故。不要再說「等我準備好」「等我這個project告一段落」「等下個月」…。
我說 JUST DO IT NOW


除了英語學習外,也希望能針對「國外留學 / 工作」及更嚴肅的「種族認同」topics,提供一些比較個人的反思,一些不同的觀點

最近爆紅的林書豪 (Jeremy Lin), 其實在高中時,就已經是明星球員,卻未能進入理想中的大學。在Harvard就讀時的表現也很好,畢業後,卻只能在各大NBA球隊中流浪,苦苦等待自己的機會來臨。他堅強又樂觀的心理素質,令人敬佩。
為什麼這樣子努力又有天份的人,要經過如此漫長的等待,才終於得到自己表現的舞台?
在NBA這樣子的炫爛舞台上,「黃種人」是難以說出口,大家卻心知肚明的理由。是一種prototype,是種刻板印象。「Asian American / Chinese American」可以當醫生、可以當會計師,很聰明、會讀書、不多話、運動不好…。這只是黃種人在國際上,所需要承受的「刻板印象」中的其中一個例子
覺得不公平? 不被尊重?

上星期我搭火車經過中壢、桃園一帶,不少外勞上車。我斜前方的年輕couple,因為某個外勞離他們太近,而露出嫌惡的表情,並私語著抱怨他們很「噁」!?
台灣人也同樣用「stereotype」去評論一個人,一個其他國籍的人。有社經地位優勢的,批評一個社經地位弱勢的陌生人,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畫面。 那個外勞做錯了什麼? 他只不過買了站票,搭上了火車而已
在國外工作時,我希望別人尊重我的國家與膚色。就算英語表達得不流利,但我希望別人尊重我的努力並給予耐心。
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
就算不認同 / 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與國籍,但儘量不要用刻板印象去評論每一個人,或至少做到表面上的和顏悅色,因為這是基本的尊重

小孩子,總是能很快地就玩在一起,真棒! 大人不只要 Learn like a baby,也要 Play like a baby 啊~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主流

到附近的金X堂書店逛逛,逛到了久違的語言學習區。這照片,是隨手拍下的架上主流語言學習書籍…。



單字是查不完的

使用英英字典,可以學到最真實的英文,了解真正的該語言使用者,是如何去描繪一個物體或事件。而不是透過翻譯過來又過去的英漢字典或中文翻譯,去學第二手、第三手的東西。把查到的內容寫下來之後大聲講,把英文輸入潛意識,並搬上嘴巴,用英文思考的習慣也將慢慢成型。
STEP C 使用英英字典查單字的這段過程,可能會有人覺得漫長難熬,最後就整個放棄了。因為一個單字可能衍生出3個新的單字,然後這3個新的單字,又各自衍生出3個新單字…… 如此以等比級數成長下去,只會讓人覺得「查完單字」的那天是遙遙無期…


輕鬆一下 — 英文的重要性在於能溝通就好


看看史丹利的很搞笑文章
英文的重要性在於能溝通就好

重要,但不緊急


對大部份的人來說,學英文是「重要」的,所以往往會在新年新希望中,看到它蹤影。但是因為在生活中,英文並不是必需品,所以也被歸類在「不緊急」的那個區塊。想要練習的想法,一直在腦海中盤旋,但卻一天拖過一天,懶得行動。

在寫to-do-list的時候,「我們可以把事情分成「緊急與重要」、「緊急但不重要」、「重要但不緊急」、「不重要也不緊急」四類。對於「緊急 與重要」的事情,當然要全力去做。但是我們經常面對的問題是,長期下來,發現自己分配在「重要但不緊急」上面的時間太少,也嚴重限制自己長遠發展的高度與 可能性。」
原文連結為:http://blog.roodo.com/lakatos/archives/9615309.html

對很多人來說,學英文是「重要但不緊急」的事…
直到被公司派到國外做案子的時候,才會突然變成「重要又緊急」的東西…

所以平日就要投資時間在「重要」的事情上,假以時日,你就可以開心收割啦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英文真的很重要啊!!

「英文這種東西很煩,平常你不理他他也不會煩你,甚至覺得有他沒他都沒關係,但出國的時後你需要他時反而他就不理你,任憑你在怎麼尋找他還是不會在你腦中出現,自以為是甚麼淘氣小精靈好難捉摸,但事實上只是我們平常太不爭氣。」…
有人跟我說,這個Blog的風格太嚴肅,不易消化… 是這樣子的嘛??
那就看Stanley的學英文的文章,輕鬆一下吧

進行聽寫時的拼單字問題


讀者S來信詢問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不好意思又來打擾
目前還是在持續練習聽跟增加單字
這次碰到的問題是,我現在是用音節來拼出單字
例如Particular >> Par ti cu lar,這種對我來說會比較好拼出
但是有些單字如chemical,chem i cal > 前面發 ke 的音,我就不會去聯想到是chem的拼法…
您有碰過這種類似的問題嗎? 解決方法是否還是多聽/看這個幾次呢

聽與說,準備好向世界發聲



從 Step A 到 Step C (),按照順序地完成你的第一份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事。之所以必需按照順序進行的原因,是要unlearn過去所學到的東西。不要再聽到一個句子,腦子便開始思考,這句話是什麼意思?  這個單字我不認識?  啊!我要把這個句型背下來以後可以用到??  在大腦還在用舊思惟思考的同時,對話仍在進行中,而你已經漏聽好幾句了。

試想,如果這是一個實際的對話狀況,你花了大把銀子,到了陽光燦藍綠草如茵的UCLA大學遊學學英文,在排對申請學生証的時候,排在你隊伍後面的外 國人向你搭話幾句,但你的腦子只是想著,嗯這個單字怎麼說? 文法這樣講對不對? 這樣真的很難讓對話產生火花,進而持續聊下去

當你有耐心地按照著步驟進行,心底小小的聲音一定會不時冒出來幫助你做英翻中背單字的動作。這個時候只要慢慢地對自己說,「謝謝你的分享,但我決心讓英語成為我的第二母語」,然後繼續正在進行的訓練,將耳朵打開,將語言搬上舌頭,這樣就已非常足夠。

第一份材料打下的基礎及所帶來的影響力是非常驚人的。不僅只是你在這份材料中所學到的單字或對話,而是你打開耳朵及將英文搬上舌頭後,腦子開始用英文思考後所帶來的強大學習力。小 baby的牙牙學語過程就像這樣,一開始是能說出幾個單字,然後是吃力地東拼西湊的講出句字,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之後,突然之間就能講出一長列的完整句子, 單字和會話能力突然之間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多了起來,整天咿咿啊啊地講個不停。世界上每個角落的每個人的母語程度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,為什麼學習第二語言 時,就要用一些本末倒置的方式,把語言當作是數學証明題來分析理解和背誦。每個人都會講他們的母語,但成為數學家熱愛數學公式的人有幾個呢?

不要把簡單的東西當做做是複雜的主題來學習。語言是一種生活習慣,當你在和朋友用英文聊天,忘了怎麼說手上的手提包 (是 handbag) 時,並不是因為你的記憶力或理解力不好,只是你還沒那麼習慣使用這個語言。

完成第一份材料後,請持續地利用第二份、第三份材料,重覆練習Step A – C 的動作。你會發現隨著每個動作的熟稔度增加,完成一份材料所需的時間也愈來愈短。第一份材料可能會需要三個月去確實地完成每個步驟。第二份可能需要一個月,之後可能只需要兩個星期就可以完成你的第三、第四、第五份材料,你能進行的英文會話之廣度和深度,也將隨著你所接觸的材料增加,而快速增加。但只要完成第一份材料之後,你會發現聽得愈多,說得愈好,發音也愈標準。練習說之後,再回去聽同一份素材,過去沒聽到的,突然之間都出現了

完成三份以上材料的聽說練習後,你會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。你可以找報紙來看,可以看一部無字幕的英文電影,可以在Skype上找人用英文聊天。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,你都可以自由地吸收與接受新的素材,隨心所欲地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加強你的英文程度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「會」說英文的感覺是 — 求精不用求多


用 LEARN LIKE A BABY 的方法,練習英文兩年,通過Toefl門檻、GMAT,學校申請和面試,在2007年的夏天,我人到了美國中西部的某個小鎮。重拾學生身份,操 著不那麼熟悉的第二語言,在這個以白人為主體 (>90%) 的社區與大學城中,努力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困難與挑戰。
2008年,美國次貸危機爆發,就業市場低迷。所有的MBA學生,都對找工作一事,不敢輕忽。resume至少找十個人以上幫忙修改過,做十個以上 的mock interview (模擬面試),直到這些「內容」已經變成身體裡的血與肉時,就代表是時候上戰場,參加與未來雇主的正式面試了!!!

發現用英文思考


「千萬別學英語」這本書中有提到,每練習六天,就要休息一天。嚴格來說,我並沒有採用這個方法,而是拿這個理論來偷懶。

口音bye-bye


剛開始聊天時,大部分的美國人在得知我是正港台灣人後,常會驚訝地說「從你的口音聽不出來耶」
當然也不是真的完全沒有腔調,但自豪的是口音與發音都是可以讓人不吃力地聽懂,且輕鬆地交談下去。

模仿是糾正發音的最好方式。當一卷材料已經是聽到熟得不能再熟時,裡頭的無論是美式或英式腔調對話,對耳朵而言,就是再自然不過的發音方式。所以這個時候,如果張開嘴,大聲重覆對話練習說,便能很快地注意到是哪個音自己唸起來怪怪的。
舌頭對於發出某些音非常地不習慣,因為是不同的語言,本來就會使用到舌頭不同部位的肌肉。剛開始的兩個星期,因為舌頭正在進行大量的肌力訓練,口腔 和舌頭覺得又痠又累是很正常的事。 口音的問題,可以在這個B步驟「說」中,得到大幅度的改善。如果能徹底地模仿材料中的對話,鍛鍊少用的口腔肌肉,多加 練習,重覆多唸幾次耳朵聽起來怪怪的音,慢慢地口音問題就會消失。

不知道是不是每個說中文的人都有類似的問題:
我自己是對發長音節然後有”lar”的字,花了很多時間練習,像是”particularly”這個字,就令我印象深刻。有5個音節,然後外國人講 起來是先低後高,然後又變低。”lar” 又是要用舌頭頂住上門牙的後方,然後捲舌。一開始是自己怎麼講怎麼聽,都覺得怪怪的。口腔和舌頭的雲霄飛車,連續坐個十分鐘,真的會累得連吃飯都懶得嚼直 接吞。
然後是用”d” 和 “t” 開頭的字,剛開始會覺得,不管怎樣講,和模仿的材料聽起來,就是有所落差。後來我發現也是要用舌頭踢一下上門牙的後方,整個發音才聽起來比較舒服。應該是中文使用者,比較少用這樣的方式使用舌頭肌肉吧。

總之,就是徹底地模仿,直到你的「感覺」對了!
學英文一定要大聲地講出來。訓練耳朵去聽自己的聲音,然後將自己的聲音與練習的英文素材比對,再修正,最終以求能模仿的精準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將英文搬到舌頭上


拿出已經聽得滾瓜爛熟的第一卷材料,還有所聽寫下來的劇本,聽一句嘴巴上就跟著複誦一次。這個階段是將英文句子和對話,內化到舌頭上。
從「聽到英文」到嘴巴上可以說出來,其實是有一段距離的。雖然耳朵覺得每個音都已經聽到了熟稔的地步,但如果沒有真的用舌頭去練習,你會發現當想要開口表達意見時,腦子卻一片空白嘴裡說不出半句話來。
語言是一種習慣,而不是用腦子去思考的學科,這種「跟著說」的練習可以將耳朵所聽到的英文,自然而然地搬上舌頭。在練習完第一卷材料後,我發現自 己,腦中有時候會在我沒查覺的時候,用英文進行簡單的對話,例如:should I take bus or MRT? What should I have for lunch?? 腦中不時有閃過用英文思考的痕跡,而且會有一種想要找人用英文聊天的慾望!

如何選擇材料?


在開始練習之前,花點心力選擇你的英文材料,因為接下來的至少一個月,你將與它行影不離,用它來練習英文聽力與口說。
題材與內容的選擇全都操之在你。
如果學英文的迫切需求,是計畫在半年後到英國旅行,那就上網找個英國倫敦行的旅遊頻道節目,利用這個節目進行step 1 到 step 4 (聽與說) 的練習,把耳朵打開並把英文搬上舌頭。六個月後,當飛機降落在異國城市,雙腳實際站在倫敦市中心時,你將可以自由地談論該城市的街弄、景點、美食,與當地 人或其他國際旅人互動。你是否也同意,這樣一趟旅行的樂趣與收穫會比較大呢?
如果是要練習日常對話及對異國生活充滿興趣,那熱門的電視影集 “Friends” 或 “Sex and The City” 是很好的素材。如果要加強商業工作英語呢? 那就選 Trump 的 “The Apprentice” 或是電影 “Wall Street”。其實良好素材俯拾皆是, 素材的選擇也可以讓你快速熟悉新領域所需的詞彙,只要針對自己有興趣的或符合近期目標的主題做選擇,就是最好的。
***如果是選擇影集或電影,一定要把字幕拿掉,無論是中文或英文字幕***

學習語言不是古文賞析或好文分享。以前在學校時努力背誦的一些所謂的英語成語或諺語,除了拿來考試和覺得自己好像很強之外,用到的機會其實不大。如果連基本的對話都無法進行,知道再多的成語也說不出口。
要學習第二語言,就要學「現代」「普通人」說話的方式。電視、電影、廣播絕對是練習聽與說的最佳首選。如果要加強讀與寫,就選份New York Times!
古文賞析與好文分享,是語言學習的一部份,但僅限於你的會話能力沒問題,也能以文字書寫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後,真的很想發思幽古之情時又心有餘 力時,再進行吧。先唸白話文,再學文言文,這是每個國小三年級的學生都懂的事。如果你只是想與朋友興之所至天南地北地隨意聊天,唐詩宋詞絕不會是你的首 選,至多只能是你的第二選擇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聽力加強版


但某天在逛書店時,我看到架上有本書名為「千萬別學英語」。雖然是被置放在書店的角落,但它的書名很快地吸引我。在待在書店的很短的時間內,我就讀完這本輕薄短小但令我興奮不已的書。
作者是韓國人,他所提倡的母語學習方法,完全符合我的想法。當時我自己正在進行的小嬰兒式聽力練習,他也在其書上提到。非常開心,當時逄人便推荐此書!!  (可是上次在台灣的書店已經找不到這本書了!?)

把英文當成第二母語


所謂的native speaker,一般是指一個人在年紀很小的時候,就開始使用某一種語言,故自然而然地,對該語言之正式與非正式用法皆相當熟稔,腔調也非常純正。

聽 — 不只是背景音樂


要練習英文聽力,就得有像小孩般的聚精會神,只把英文當成背景音樂的效果不大。


以前在台灣工作時,我喜歡在辦公室帶上耳機,耳中邊聽著英文廣播,手上是飛快的回e-mail寫報告。別人是邊工作邊聽周杰倫,我是邊工作邊練英文聽力,心中覺得好有成就感!  以為自己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,有一天會自然而然地「聽懂」然後就「開口」說英文了。
這是有可能的嗎??

當然囉! 語言本來就是一種潛移默化,慢慢養成的習慣。我們都常常聽到這樣的故事:有人把電視鎖定在英文頻道,連續三個月不轉台,然後就聽懂英文了。有人剛到美國 時,還不會講英文,當啞巴三個月,然後突然有一天,就張口開始說英文。有人到美國半年,才回台灣就忘了怎麼說中文…
如果你對英文的聽與說本來就不陌生,或是你年紀還很小,或是你只接受很少的傳統英文教育,心中對英文的包袱很小,心態非常開放。這絕對都是有可能的!

但當時在辦公室的我,只是把英文當成工作時的背景音樂。對英文的聽與說都很沒信心,而且心裡的包袱更是大得像座富士山。請參考這篇。連續聽了幾個月之後,自己覺得聽力「應該」會進步不少吧?!  但一旦在與老闆客戶用英文開會之後, 整個硬裝出來的信心又會快速崩碎。然後,okay… 心理上的包袱又變得更大了!!

住在美國唐人街的第一代移民,有些人是一輩子住在美國的小中國城中,衣食住行,吃喝玩樂,都只要用中文就能通,英文只是電視上會出現的背景音樂。他們雖然住在美國,但一輩子就只能說上那幾句簡單的英文。
用母語的方式學習第二語言,聽力絕對是最重要,也最基本的步驟。但每個人都會下意識地跟著自己的習慣走,如果你已經「不幸地」地成為背上掛滿包袱的大人,若只是把英文當成工作時、坐車時、吃飯時的背景音樂,聽力進步的幅度將會相當地緩慢。

現階段你必需要做的是:每天花兩個小時,注意地,重覆地,聽你所選的英文材料,聽清每個字的發音和每個句子的音調。同時有意識地把身上的包袱卸下來,將大腦對耳朵的干擾降到最低。
對我來說,這個部分是最困難的,因為和以前所學到的觀念完全不同,也很容易就想要放棄或是回到用舊的方式學習。但如果你學英文的目的是為了溝通,而不是在考卷上得高分,就一定得選擇用母語學習的方式,有著像小孩般的聚精會神,堅持下去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聽到就好,不求聽懂


剛開始進行聽力練習時,我把重點放在「聽到」每一個字音,而完全不管是否有「聽懂」對話的內容。

停止為學英文而學英文 (2/2)


過去的我,是為學英文而學英文。
因為覺得英文很重要,而想要學英文。
想要學英文的念頭一起,就無法擺脫傳統學校教育的思維.:先背很多很多單字,然後再學文法和句型把單字串起來。讀得愈多研究得愈透徹,就愈有成就 感。我告訴自己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單字,文章中的所有生字我都得在英漢字典中找到適當的翻譯,才能心滿意足。一篇CNN網站上的英國皇室婚禮 文章,我可以花上三天精讀,手中數著這次又多抓了幾十個生字,用紅筆標示著所有重要的句型分析、新的片語!?

心態和方法都對了,流利的英語是指日可待


我自己過去的心態,是對說英文這件事有很大的包袱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上兒童美語,在學習英文這一路上以來投資了許多的心血與時間,明明是一個考卷上的好學生,卻在工作上連開口說句英文都感到害羞與不安。
當時我覺得自己說英文說得結結巴巴的好丟臉,就乾脆完全不想開口說話。因為已經學英文超過十年的時間,再複雜再困難的文法我都能在考卷中得高分,但 是在用英文聊天時,我卻連簡單的對話都聽不懂,這種狀況讓我覺得好難堪。我記得當時還在心裡想:十年耶! 如果學一個東西十年,程度都還爛成這個樣子,這一定代表是我不夠聰明、不夠努力,我沒有語言天份。(後來想想其實是已經超過十五年)
面對自己內心的挫折,我曾感到自卑不已。英文好像變成了內心的一個黑洞。連要張口說一句英文,都要先難堪得自嘲 “哎喲,my English is poor”,才能不被害羞打敗。其實破爛的不是我的英文,而是被挫折撕扯得破破碎碎的自信。如何學好英文成為難解的謎,好像一隻蒼蠅在透明玻璃瓶中橫衝直 撞,已經撞得頭破血流了,卻還是不懂為何自己仍被困住,找不到出去的路。

停止為學英文而學英文 (1/2)


精神錯亂就是: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作同一件事,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。(Insanity: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.)
– 愛因斯坦


牙牙學語


小嬰兒是怎麼開始學說話的呢? 每天眨巴眨巴張著大眼睛,專注地聽著身邊所有的大人,你一言我一句的。漸漸地,當你叫他們的名字時,他們開始有回應,應該是懂了那個名字就代表他。一歲多 時,剛開始能發出「咿咿呀呀」的叫聲,叫他來喝奶吃飯,他開心地「咿咿呀呀」大叫,生氣時也「咿咿呀呀」地大哭…
他們正在模仿大人動嘴巴說話的方式,想要表達他們的情緒或意見。
不久後,突然的有一天,他們張嘴開始說,重覆大人們嘴上說的話語:
大人們說「小寶貝,來吃飯飯」。於是他們學會說「吃飯飯」,
大人們說「小寶貝,讓媽媽帶你去吃飯飯,好不好」。於是他們學會說「媽媽,我要吃飯」
大人們說「小寶貝,肚子餓了沒? 媽媽帶你去吃飯,好不好」。於是他們學會如何使用一個完整的句字「媽媽,我肚子餓了,想要吃飯。」
大人們說「吃飽了,要說謝謝」 於是他們學會,在吃飽飯後,乖巧禮貌地說聲「謝謝」。

饒富興緻地開始查單字

在好不容易完成整份材料的聽與說的徹底練習 (Step A – B) 後,接下來終於可以開始進行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查單字、背單字動作了。
在堅持完成前面的聽與說練習後,之前一直「聽到」、「講到」,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字詞,終於可以在C階段獲得解惑。只要一旦進行了查這個字彙的動 作,這個字也就應該是映在腦海和心上,難以抹去了吧。先學會聽和說,大約知道這個字彙如何使用,以及會在什麼樣的狀況下被重覆使用。C階段的查單字動作, 有點類似是幼稚園上台表演前,跟媽媽就表演內容做一下確認,求個心安。


從聽開始


像多數的年輕孩子一樣,從小我喜歡旅行,喜歡認識不同的人,接觸新的事物。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,在台灣的媒體還沒被政治八卦口水完全占據之 前,電視報紙的新聞上就總是在說啊,台灣要成為亞太航運中心,台灣要國際化,台灣的地理位置具戰略性,台灣人聰明又靈活,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…
英文溝通能力是通往世界的基本入場卷,所以我一直努力成為英文考卷上的好學生。
五年前,我有機會到上海進行一個跨國的案子,正準備要大展身手, 為履歷表再添上一筆大案子。但是不佳的英語溝通能力,讓我無法完全表達自己的意見,在會議室中只能當半透明人,覺得丟臉又沮喪。一直努力假裝的英文信心,在一天之內就崩解。

為什麼要用英英字典

如上篇 饒富興緻地開始查單字 中所提到的,英英字典是查單字 (Step C)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工具。

在聽寫下來的劇本中,從第一個不認識的單字開始,用英英字典查它的英文解釋。當英英字典用英文解釋該個單字的同時,可能又會有兩、三個不認識的單字 跑出來。既然英英字典用這些字來解釋你的第一個單字, 代表它們是最基本、最常用的。若能有效地掌握它們,即使之後遇到不會說的單字,也會知道如何使用簡單常用的字彙去表達意見。

每用字典查一個字,就把它的英文解釋寫下來,然後大聲地用舌頭去唸它。我自己當時大約是查單字一個小時,然後再花一個小時把寫下來的東西「講」熟,不需要做到「背」的程度,就是重覆講,講到差不多很熟了,就好了。
透過大聲講的過程,把英文輸入潛意識,強迫自己用英文思考,也把說英文的習慣搬上了舌頭。

另外,不僅僅是學到某個英文單字的意思,也順便學了英文的文法和句型 (如果文法和句型,對你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話 …。當然啦,我是主張–完–全–不–要–管–它!!)。
比方說前文提到的 「poncho」: a piece of clothing made of a single piece of material, with a hole in the middle through which you put your head。因為英英字典是用完整的句子去解釋,所以這整個句子就是所謂的句型。至於文法,我已經忘了,但什麼過去分詞、關係代名詞什麼的,也在裡頭。
最棒的是,你可以完全不用去管什麼文法或句型,只要用舌頭將這整個句子大聲唸熟,有一天你就能自然而然地說出英文。
英英字典的重要性,我不能再強調更多了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
打敗惰性

我所謂的支援系統 (supporting system),其實意思很簡單,就是創造使用英文的機會,與外界溝通,以激勵自己持續練習不放棄。

從Step A – C (查單字),都是以自修的方式學習英文。若能堅持不間斷地練習,程度是一定能夠直線上升,但常常最大的問題就是:在短期內沒看到大幅進步後,所產生的自我懷疑,接著很可能就會陷入難以避免的惰性陷井 (example:這個好像沒什麼用,還不如把時間拿來看電視!!?)。
我們都知道,英文能力是長期的累積。但往往常見的現實是,在報考TOEIC考試後,在進行了不怎麼順利的英文面試後,或月底要用英文作簡報時,才重新拾起想要學習英文的動機。可是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灌溉,遠水救不了近火。
在工作之餘,每天還要抽出兩個小時練習,其實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如果真的是決定「從今天開始,要好好加強英文」,一定要找到推動自己的動機或能量,讓「它」來幫忙自己堅持下去。

進入江湖,亮刀試身手

承接上一篇,除了自修之外,找到自己的支援系統,創造學英文的動機,以及創造能練習英文的環境,是很重要的。 像在武俠小說中常見的,剛開始學習某項武功時,一定要自己花力氣修練內功與招式,同時也需要與師兄弟姐妹比試練劍。藉由與他人的互動,增加樂趣並查覺自己每日的進步。 Step A-C 是用模仿的方式,將英文輸入大腦。Step D 與人互動聊天,是下意識的即時反應,能讓你查覺到進步的幅度,並增加學習的動機與興趣。   一旦學有所成,接著就要進入武林亮刀試試身手了。在全力以赴地面對對手的同時,也要張大眼睛看別人的招式與心法,厲害且自己又用得到的,就學起來。於是在潛移默化中,就能快速地學習與進步。 比方說,剛到國外時,我站在偌大的美國零售超市 Walmart 裡頭,遍尋不著其實很少人使用的浴帽。想要問人,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用英文說浴帽二字。 我:Hi, I am looking for a hat that people wear when in shower. <—用簡單又清楚的字詞形容要找的東西 我:A hat is usually...


承接上一篇,除了自修之外,找到自己的支援系統,創造學英文的動機,以及創造能練習英文的環境,是很重要的。

GPS 領航+, Learn Like a Baby (免費試上和檢測英語程度)

獨立思考及勇於與眾不同的你,想與世界同步溝通!  而我們要與你一起努力,讓英文成為你完成夢想的助力。你的專屬助理與我們整個團隊將在前方領著你,不時地在背後輕推你,強化你持續前進的決心,絕不允許你輕易放棄。把過去的心理包袱都丟掉,面對英文,從零開始。從耳朵「聽」開始,大腦「是否理解」放在最後! 我們一起 Learn like a baby,讓英語成為第二母語。

[領航+] 從2012年開始正式提供課程囉!

你有「權利」不知道或用錯字


幾個月前,我坐在公車上,正搖搖晃晃地準備到downtown逛街。然後一對好朋友,一個中國男生和一個美國女生親親熱熱地上了車,嘻笑地大聲討論起學校老師、期中考試等等。過了幾站,另外一個美國男生上車了,很明顯的,他是他們的學長,隨即湊在一起聊起學校的課程來了。
本來開心歡愉的氣氛突然不見了,因為那個中國男生突然地把自己抽離出談話,身體僵硬兩眼直視前方 (也就是對著我的方向)。三人對話突然成為美國女生和美國學長的生硬一問一答。只有在學長特地問他「你有修那個課嗎?」「你覺得老師怎麼樣」時,中國男生 才勉強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加入談話,單刀直入地回答完問題後,又重新回到抽離對話的狀態。
這個中國男生的英文口語,從剛上車時的80分快速下降到50分的不及格程度。他想要在女生和學長面前,掩飾他對英文不安的情緒,卻只是破壞了整個聊天的氣氛,讓談話難以接續下去。(好啦,我本來就很愛東張西望多管閒事 … )

別,為一棵樹放棄整片森林

高中的時候,我讀英文雜誌的方式是這樣的:從第一個字,很快看到最後一個字,同時間,手上拿著一枝彩紅筆,把所有不認識的「單字」圈起來。通常在讀 完第一遍時,對整篇文章在講什麼的理解程度大概還不到50%,然後我會用電子辭典展開查單字大作戰,把所有單字的中文寫在它的上方。查完單字之後,再回去 重讀整篇文章,分析句型,努力理解。閱讀一篇文章,可以花上三天的時間。
和朋友聊天,他說最近正在唸英文。我建議他,可從看自己喜歡的電影開始,把字幕拿掉,練習聽力,讓耳朵習慣聽英文。 他搖了搖頭,直說以前就試過了,這個方法沒用。他說,是大概可以看懂這部電影的故事主軸啦,但是裡面有好多「單字」都聽不清楚,所以覺得這個方法沒用。
有個朋友到國外遊學,唸語言學校。他說早上和寄宿家庭的爸媽,吃早餐聊天時,常會出現「等一下,這個字是什麼意思,然後馬上拿出電子(英漢)字典出來查」的困窘狀況。

內容比工具重要

在美國找工作大量進行面試的那段期間,因為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與高期待,我希望在整個面試的過程中,不論是要表達的內容、所提問的問題,或是口中說的英文,都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。



「文法」是英文好的人,才需要注意的東西

Ela是K的朋友,為了加強英文,大約在一個月前率先地加入我們的練習課程
Ela的英文程度,應該是算和英文「不太熟」的那種,上了2個星期的課後,K跟我說「老師有點教不下去… 因為在課堂中,Ela都不說話,完全沒有互動」
哦喔… 這真麻煩,我趕快把K和Ela找出來聊一聊,看看問題是出在那裡?
畢竟我理想中的上課方式,是老師問問題,學生回答。上課的重點,就是「說」


只有出國才能學好英文嗎?

收到JL的來信,來來回回幾次,最後他也說出多數人心底最終的結論 – 環境。環境是最重要的。(是我擅自把信中的這兩個字用大紅字標出!)
對多數人來說,所謂的「環境的建立」= 「到英語系國家遊學/留學」
我一直都很想談談這個主題,今天就藉著這封email當個引子吧!

我的單字量好少,怎麼辦?

「我的單字量好少,怎麼辦?」
這個問題,應該是90%學英語的人,都會有的疑問

有好長一段時間,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:聽別人在說話時,好多單字我都不懂是什麼意思,換自己要說話時,又卡住,腦中找不到適合的單字來使用,整個腦子一片空白。也曾想過,「好煩哦,我的單字量好少???」 「如果多背一點單字,是不是就能說英語流暢無礙???」
其實一直到現在,我還是常常碰到這樣的狀況。惟一不同的是,現在的我,懂得如何調適心情及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意見。

別再放棄了

by 蔡康永

15歲覺得游泳難,放棄游泳,
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,你只好說「我不會耶」。
18歲覺得英文難,放棄英文,
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,你只好說「我不會耶」。
人生前期越嫌麻煩,越懶得學,
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,錯過新風景。

 

像小嬰兒學習如何說話


誰是世界上最有語言天份,學習講話最成功的人??
其實就是你和我!
世界上的每一個人,都能用其母語流利無礙地進行溝通。無論是在國民平均所得最高的國家,或是在非洲某個未開發的謎樣土著部落。無論你的天資聰穎,家境貧富,或是教育程度,你都能夠用母語進行輕鬆無礙的溝通。

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

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?

因為我們喜歡與人接觸,無論是說中文的,還是說其他種語言的人。我們想要走出這個小島去看看,去與世界溝通。在了解其他民族與國家的文化和價值後,同時也會發現,我們比過去更了解自己的位置!!!
談流浪,抱持著「開放的心態」是第一要素,always being open-minded!  然後擁有可與人們自由溝通的「語言能力」才是第二。
談學好英文,抱持著「開放的心態」同樣也是第一要素。

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?


用英文學英文


學習的對象,應該就要是你希望能夠成為或擁有與他相同技能的人。
如果我今天要學游泳,我一定是選那個能在水裡自由游泳的人,當老師。約在咖啡廳裡,講解游泳的姿勢、技巧、如何換氣、身體放輕鬆… 這種東西講上十年,還不如直接帶你跳下水練習十天來得有用。

不放棄,持續學英文的祕密

一提到學英文,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:
要如何「成功」地「學會」英文?
要花多久的時間,才能「學會」英文?


為什麼不要中翻英,要用英文思考英文?


之前有一個高三升大一的學生,問了我一個問題:
「想請問只用英英字典,或者全英文來思考,不透過中文來思考,會不會因此忘記中文的意思?高三時學校訂的”常春藤解析英語雜誌”,裡面的單字皆是寫 中文意思,在高中的填鴨式英文也是教導我們先顧好7000字、片語,之後的中翻英、引導式翻譯就易如反掌。 這樣的學習方法,似乎和您的用英文學英文,背道而馳。我的疑問是,這樣用英文學習英文的方法,如果未來想走口譯、或者翻譯的路線 是否可行?

以下是我的想法:
用中翻英 / 英翻中和文法學英文的傳統方式,到底有沒有效果? 前面有好幾篇文章都已經談過。而且,如果台灣的英語教育是「成功」的話,那麼我也不會在這裡寫這篇文章,而你們也不會在這裡閱讀了。

如果腦中一直執著先想中文,再套用文法規則去翻成英文,然後再把英文說出口… 那只是捨近求遠,違反人們從小學母語的方式。
如果是面對面的與人聊天談話,這樣的緩慢速度,還能讓對話持續下去嗎?
除非是中文與英文程度,都已經相當好的人,對兩種語言都夠熟悉,能夠自由地在這兩種語言中切換。

英文程度到能夠流利表達意見是一回事。若程度能夠到進行翻譯與口譯的工作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就好像我們說話嘰嘰喳喳是一回事;   坐下來提起筆,寫下一篇文章並加以潤飾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我們學英文,重點是放在擁有能以英語自由溝通的能力,重點是我們要表達意見,與人交談。

進行翻譯的工作,重點是使用修飾過後的詞彙,以優美或更容易被閱讀者了解的字句來呈現。


不同的語言,表達的方式,在根本上就很不一樣。

關於 English GPS – 為什麼開始寫部落格及成立 [GPS領航+]



英語是帶你通往世界的GPS
這個Blog將是帶你通往流利英語的GPS

如何閱讀blog (新朋友請進)

新來的朋友,可能會覺得文章的風格太嚴肅難消化 (其實有不少人和我說過了… 可是我這個人就是這麼嚴肅嘛 ~~~,當面對「學英語」這個主題時,因為心得與想法太多,我的文風更是輕鬆不起來… )

所以我的建議是:

新來的朋友,可以先從認識我與這個部落格的宗旨開始 -

關於English GP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