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個月前,我坐在公車上,正搖搖晃晃地準備到downtown逛街。然後一對好朋友,一個中國男生和一個美國女生親親熱熱地上了車,嘻笑地大聲討論起學校老師、期中考試等等。過了幾站,另外一個美國男生上車了,很明顯的,他是他們的學長,隨即湊在一起聊起學校的課程來了。
本來開心歡愉的氣氛突然不見了,因為那個中國男生突然地把自己抽離出談話,身體僵硬兩眼直視前方 (也就是對著我的方向)。三人對話突然成為美國女生和美國學長的生硬一問一答。只有在學長特地問他「你有修那個課嗎?」「你覺得老師怎麼樣」時,中國男生 才勉強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加入談話,單刀直入地回答完問題後,又重新回到抽離對話的狀態。
這個中國男生的英文口語,從剛上車時的80分快速下降到50分的不及格程度。他想要在女生和學長面前,掩飾他對英文不安的情緒,卻只是破壞了整個聊天的氣氛,讓談話難以接續下去。(好啦,我本來就很愛東張西望多管閒事 … )
過去的我,一旦不知道該怎麼說某個英文字時,臉就整個漲紅了起來。不然就是因為,不知道該怎麼說某個字,而在心裡默默地想,算了,還是保持沉默不要發表意見好了。不要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呆呆的,以維持面子,是第一要務。
但愈是在該發表意見時,選擇閉上嘴巴,就愈只是打擊自己的自信心。很快地,就完全不想發表意見,有時也根本會整個人都跳脫了談話,神遊太空去了。不 發表意見,對討論就沒有貢獻,別人也會認為你準備不周,此時也不能怪別人開始在會議中把你當成透明人。本來是想要維持面子,卻反而失去了別人對你的尊敬。
但當我開始改變心態,不斷提醒自己:英文是我的第二母語。我知道我有全世界最正當的理由,保持開放與無畏的態度:三歲的人說話,和三十歲的人有差別,是再正常不過的事。一種語言說得愈多,用得愈久,就愈熟練,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,而不是分數高低你優我劣的問題。
過去的我,一旦查覺到本來應該用過去式動詞,卻不小心用了現在式動詞,馬上就在心裡替自己打了一個大XX。
用第二語言,描述一件事時,本來就常會遇到不知道該怎麼說的字。 別擔心,你一點都不孤獨,也不需要馬上拿起你的「一萬個單字大全」開始狂背。因為我們都還不是那麼地熟練,我們都還在學習。保持一顆開放的心,用簡單的字 句,多說幾句,去闡述去描繪,輕輕繞過那個你不知該怎麼說的字,就好了。
英文是第二母語,今天我不知道如何用某個字,代表我還正在學習和進步,完全不需要覺得挫折或害羞。我們正在學習第二語言,從一個小嬰兒的角度出發,每個人起步的時間不同,當然每個人都站在學習旅途上的不同階段。一個還在背九九乘法的小學生,有必要向正在修微積分的大學生,為自己的數學程度不及後者而感到抱歉或困窘嗎? 大學生更沒有理由在小學生面前表現出任何的優越感。第二語言的流利程度,只是時間的問題,只是習慣的問題。如果小學生也想要有一天上大學唸微積分,只要用 對方法持續努力,那麼那一天的來到,只是時間問題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GPS領航+,現正招生中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