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只有出國才能學好英文嗎?

收到JL的來信,來來回回幾次,最後他也說出多數人心底最終的結論 – 環境。環境是最重要的。(是我擅自把信中的這兩個字用大紅字標出!)
對多數人來說,所謂的「環境的建立」= 「到英語系國家遊學/留學」
我一直都很想談談這個主題,今天就藉著這封email當個引子吧!



「英語環境」對學英文一定是有效,但到底效用有「多大」,就不一定了

不信你去看看那些在唐人街混了20幾年,英文卻還是停留在打招呼的基本程度的人。
或是更貼近每個人身邊的 – 放洋回來的留學生,很多都還是對「開口講英文」這件事,能儘量避免就儘量少開口。
我們這些在中西部唸書的學生,還能在每個星期去買菜時,和店員聊上幾句英文。聽說在西岸,點餐買菜,都是「用中文都可以通」。
在國外的留學生圈中,往往是中國學生聚在一起講中文,不論是上課或下課,往往就是一群一群的。就算講英文也只敢在其他「非英語母語者」的學生面前說。
為什麼哩??

因為我們對英文這個東西,太沒有安全感了

還沒有開口,就覺得「會說錯」。
還沒有開口,就覺得「反正也說不出來」。
還沒有開口,就覺得「一定會被英語好的人嘲笑」。
對方在講話,話都還沒說完,自己就緊張地想「一定會聽不懂」。因為大腦太緊張了,所以有好幾個字都「沒聽到」,然後就心想「看吧! 我就知道一定會聽不懂」… 之後就算有外國人主動找你聊天,你也會不自主地害怕逃開。

把基本程度 (=對英文的安全感) 建立起來後,再到國外遊學 / 留學 / 沉浸在英語環境中,這個時候效用才會大

我自己是去唸MBA,所以出發前就已經花了近2年的時間,利用「Learn like a baby」的方式練習聽說讀寫,也有找外籍家教來練習「說英文的膽量」。TOEFL IBT也有105分的水準 (沒有補習,只有做兩次模擬考題)
但面對MBA Program 新生訓練一開始,就是3天整的「分組討論+上台報告」震撼教育,我還是花了很多、很多、很多的心力去調適。
用結結巴巴的英文,還要大聲去辯論、去推銷,去上台簡報… 真的。不。是。件。簡。單。的。事。。。。這絕對是一場「與自我心理舒適圈的抗爭」。
真要說大人與小孩的差別的話,應該就是像這樣的心理狀態吧! 大人會覺得「結結巴巴好丟臉」;  而小baby則是每說一個字都會有「不斷學習進步的喜悅」,當然還有很多旁邊大人的鼓勵。
但「結結巴巴」只是過程,每個人剛開始都是這樣子,小baby也是像這樣。只有持續下去,不間斷地去聽、去說得更多,大腦與英語的連結更強壯,英語才有可能變流利。

想加強英語的基本程度,想增加面對英語時的安全感?
加入領航+,讓我們陪你一起努力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